您現在的位置:?臺海網 >> 生活頻道 >> 文化 >> 文化大話堂  >> 正文

《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上線

www.escortvitrinim.net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用手持設備訪問
二維碼

  《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8日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正式發布。

  《永樂大典》是明朝永樂年間編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書。據統計,《永樂大典》存世總數不及原書4%,分散于8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個公私藏家手中。中國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永樂大典》224冊,占存世一半以上。由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承擔的《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項目,第一輯收錄了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四十冊、七十五卷的內容,除呈現《永樂大典》高清圖像、整體風貌及相關知識外,還嘗試對部分內容做了知識標引示范,為后續《永樂大典》的知識體系化、利用智能化進行探索。

  中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魏崇表示,該數據庫的建成,不僅能夠使《永樂大典》紙質文獻得以減少損耗,更能通過數字化平臺向公眾發布,讓《永樂大典》這一寶貴文獻走入尋常百姓家。

  同日發布上線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北京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研發,包含了已批準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還收錄了《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中包含的書影圖像、說明文字內容,如裝幀形式、開本尺寸、版框尺寸、版式、牌記、批校題跋、鈐印等。該項目綜合應用了現有數字人文的多項技術,將珍貴古籍名錄書目數據重構為知識庫,以數字手段實現“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功能。

  在8日的發布會現場,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饒權透露,目前,中國已累計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達13萬部(件),其中“中華古籍資源庫”累計發布超過10萬部(件)。今天發布的“《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和“《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讓又一批優質古籍數字資源實現了開放共享。他指出,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虛擬現實等現代技術優勢,以古籍資源的數字化、文本化、知識圖譜化建設為突破口,繼續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大古籍內容的揭示程度。(來源:中新社 記者 應妮 高凱)

相關新聞
第七次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

核心閱讀   近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等6家單位在線召開古籍數字資源聯合發布會,新增發布古籍資源6786部(件)。日益完善的古籍數字資源建設,有效解決了古籍保護和利用之間的矛盾,讓古籍資源“活起來”,為閱覽和研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獻資料。   古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近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圖書館、南京圖書...

古籍的數字化“旅程”

瀏覽“江蘇省珍貴古籍數字資源集成平臺”,如同漫步在歷史長卷中?!锻豆P集一卷》《憺園文集三十六卷》等文集有序排列在電子書架上,點開一看,古樸厚重的線裝書一頁一頁、圖文并茂地呈現在眼前。   近日,南京圖書館“清人文集數據庫”上線。作為“江蘇省珍貴古籍全文影像數據庫”項目第一期成果,該平臺目前共收錄清人文集400部,以全本彩色掃描的方式制作成13萬...

數字化助推古籍“活”起來傳下去

打開國家圖書館建設的網上“中華古籍資源庫”,水墨為底的界面雅致大方,數字古籍、數字方志、宋人文集、敦煌遺珍……十余個細分數據庫在網頁上排開,彰顯國家圖書館特藏的深厚積淀與中華文明的璀璨華光。更有哈佛大學善本特藏、法藏敦煌遺書等館外資源,讓有需求的讀者可以一站式使用多種海內外古籍數據。   日前,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圖書館、南...

第十八屆海圖會在廈門啟幕 探索兩岸出版業融合發展新路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簡稱“海圖會”)1日在廈門啟幕,兩岸10余萬種新書、精品書參展,其中臺灣圖書3萬余種。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簡稱“海圖會”)12月1日在廈門啟幕?!罘健z   本屆海圖會秉承“書香兩岸,情系中華”主題,突出專業對接和館配樣采功能,搭...

激活古籍里的文字——賡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脈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籍。這是中華民族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的載體,是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對珍...

娇嫩人妻被3p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