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空軍首次將F-35A戰斗機部署至格陵蘭島圖勒空軍基地。該基地位于北極圈以北750英里處,是美軍全球最北端的軍事基地。各方對此次部署高度關注,認為可攜帶核彈的F-35A能對俄實施秘密攻擊??梢灶A見,隨著美國強化在北極的軍事存在,北極的安全態勢將更趨嚴峻。
格陵蘭島圖勒空軍基地。資料圖片
加速政策制定,研發相關裝備
冷戰時期,北極因其在軍事、經濟、交通和科研領域的重要戰略價值,一直是美蘇對抗的前沿之一。冷戰后,北極一度淡出美國的戰略視野。不過,自2019年以來,美國開始重新加強自身在北極的存在,并密集頒布各種北極戰略文件。以2022年10月7日頒布的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為標志,美國基本完成強化北極軍事存在的戰略文件制定。該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透露,美國將加強北極地區軍事存在,與盟友和伙伴采取安全措施,保護共同利益。
在軍力部署方面,近年來,美國不但恢復了冷戰后曾被解散的第2艦隊,重建第11空降師以驗證北極多域特遣部隊概念,還著手升級格陵蘭島圖勒空軍基地,擴建冰島凱夫拉維克基地,并在阿拉斯加部署F-22和F-35等戰機。美國還積極研發和采購北極專用裝備。其中,美國政府增建多艘破冰船,陸軍采購多型極地作戰車,海軍采購“極地安全防衛艦”,空軍則積極探索無人機在北極的應用,并測試可快速部署的遠程打擊系統。
美國還在北極開展多種演習。“寒冷反應”“北極熊行動”“北極挑戰”“北風”“北極邊緣”……這些演習或單獨進行,或與盟友聯合實施,可謂名目繁多。甚至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美國還與盟國舉行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寒冷反應”軍事演習,參演兵力近3萬人。此次演習地點距離俄北方艦隊母港摩爾曼斯克只有數百公里,距離北方艦隊的一些戰略目標則更近,對地區的穩定構成嚴重沖擊。
編織盟友網絡,塑造有利態勢
多年來,為推行自身北極戰略,美國在該地區精心編織了一張盟友網絡,以便塑造于己有利的軍事態勢。事實上,在8個環北極國家之中,除俄羅斯外,其余均為北約成員國或已提交入約申請的國家。
緊隨美國出臺北極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在環北極國家中,加拿大是除美俄之外,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2019年美國國防部頒布《北極戰略》后,加拿大于同年頒布《加拿大北極與北方政策框架》。而作為域外大國,英國、法國則在美國2022年頒布新版《北極地區國家戰略》的同時,也出臺了各自的北極軍事戰略和國家戰略。英國的首部北極軍事戰略《英國在北極的防務貢獻》,要求英軍加強在北極的行動、提升北極相關能力。法國的首部極地戰略《平衡極地:2030年前法國極地戰略》,將“討論和協調軍事領域相關問題”與“歐洲和外交事務”,一起視為“跨部門海洋和極地事務委員會”的優先職能。
積極參與美國組織的雙多邊聯合軍事演習。在大部分雙多邊聯合演習中,美國盟友出動的兵力規模與美國不相上下,甚至成為演習的主導方。在北美空天防御聯合司令部框架內,加拿大與美國常態化舉行“銀汞飛鏢”“聯合刺痛”等空天防御聯合演習,彰顯兩國“保衛北方領土的能力”;英國航母則多次與美國航母組成雙航母編隊,擔當聯合軍演主角。在2022年“寒冷反應”軍事演習中,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擔任了演習聯合編隊的旗艦。
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北極軍事體系構建。2021年,挪威與美國簽署軍事合作協議,授權美軍進入挪威空軍基地和海軍基地。根據協議,美國空軍在挪威部署了4架B-1B戰略轟炸機,實現了在北極地區的首次戰略轟炸機部署。2021年,加拿大與美國一起升級北美空天防御系統所屬雷達網,聲稱要應對北極大國空天威脅;2022年,英國宣布派遣部隊,執行在北極地區的瀕海作戰訓練。
部署于圖勒空軍基地的美軍預警雷達。資料圖片
渲染大國競爭,強化軍事部署
北極具有重要的經濟、軍事、科技、航運和能源價值,不過,美國直到2019年才開始大規模強化在北極的軍事存在。而這些舉動,與美國的戰略調整息息相關。
2017年底,美特朗普政府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強調“國際政治的發展在冷戰結束三十年后正式重回大國競爭的時代”。次年頒布的《國防戰略》進一步指出:“國家間的戰略競爭,而不是恐怖主義勢力,現在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主要擔憂。”2019年5月,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北極理事會上發表講話,聲稱北極地區已成為大國競爭的戰場;同年6月,美國國防部頒布了《北極戰略》。拜登上臺后,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大國競爭戰略思維,更新了《北極地區國家戰略》,大肆渲染中俄對美國北極利益的所謂“威脅”。
俄烏沖突爆發后,北極的戰略地位更為凸顯。對俄羅斯而言,面對美國對其西部戰略空間的進一步擠壓,北極已成為俄舒緩戰略壓力的大后方。為了在軍事力量所及范圍內,進一步構筑對俄戰略包圍圈,美國亟需強化北極軍事存在。為此,2022年,即使在俄烏沖突大背景下,美國依舊沒有減少在北極的軍事活動,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在北極的軍事部署。
未來,一旦瑞典、芬蘭加入北約,北極的安全態勢或將更趨嚴峻。而一旦寒冷的極地成為軍事對抗的前沿,全球安全態勢也難免會蒙上陰影。(劉 佳 李 赟)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