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到了嗎,現在不少小區周邊,出現了“近鄰運動場”。根據記者的了解,這些身邊的運動場總數已經達到了358處,不僅運動設施越來越完善,有的運動場還開設了公益體育課,一起去看看。
在海滄市民廣場的這處近鄰運動場里,有不少人正在運動放松。這處近鄰運動場在去年十月份改造完成,改造過后的近鄰運動場也更具“科技感”,比如眼前這個智能有氧健身站,市民們踩著健身車,不僅可以記錄下消耗的熱量、運動的距離,還能看到自己的排名,讓運動變得更有趣。
市民:一方面近,另一方面這里也比較寬闊,設施也比較完善,上面也有視頻會教,我覺得戶外有做這種健身器械,對健身的普及挺好的。
此外,這里還有蹺蹺板、沙池等親子設施,家長們鍛煉時,孩子也可以在一旁玩耍。
市民:基本上天天來,帶孫女一起過來,這邊踩一下,小孩子也可以邊看一下。
其實我市的不少近鄰運動場,都是利用街邊空地、橋下空間改造而來的,像思明區演武大橋橋下的這處近鄰運動場,原來就是一個閑置空間,去年九月份改造完成后,這里已經是附近居民們的熱門打卡點。
學生:如果要練跑步,也會每天早上來這里。我們初二就是要練800米,天天早上來這里跑,還是有助于加快一些速度。
學生:在這里有很多運動器材,然后在這里鍛煉可以讓我強身健體,所以我喜歡來這里。
現在這里還開設了公益體育課,前來授課的,都是具有專業證書的社會體育指導員。課程從青少年喜歡的跆拳道、輪滑,到適合老年人的八段錦、太極都有,大家只要通過“廈門i健身”微信公眾號,就可以查詢、預約自己感興趣的公益課程。
思明區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會長 周智勇:可能有以前有的人 都要坐車或者是打車,去比比較遠的地方去上課,現在在自己樓下都可以上得到。
現在這樣的近鄰運動場,在我們身邊也是越來越多。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建設了358處近鄰運動場,可開展的運動項目達19項,體育場地面積達11.8萬平方米。今年,全市還將再建150處以上近鄰運動場,進一步打通市民群眾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思明區文化和旅游局二級調研員 鄭多達:就像把我們運動場所這個觸角伸進了群眾的身邊,讓群眾在15分鐘之內,都能找到這樣類似的,身邊的運動場或者智能健身房,讓群眾走出來,多運動。
來源: 特區新聞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