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舉行的廈門市教育工作會議指出
今年要擴大普職融通試點范圍
那么,什么叫普職融通?
廈門市從2021年開始試點普職融通。
用大白話說,初中畢業生讀了中職學校后,還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普高;同樣的,進入普高的學生,如果覺得自己不合適,也可以流動到職校。
哪些學校開展普職融通試點?
去年有7所學校加入普職融通試點,它們分別是:
中職學校: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廈門信息學校、集美工業學校
普高:翔安一中,樂安中學(集美),新店中學(翔安)、廈門十中(集美)
和2021年比,2022年增加中職的集美工業學校和普高的廈門十中。
普職如何互轉?
我們以去年為例,介紹普職如何互轉。但是,這是去年政策,今年的政策,是否會有改變,等待廈門市教育局的最新發布。
中職到普高,怎么轉?
思想品德良好、遵紀守法、學業成績優良、身心健康的試點中職學校普職融通試點班學生和試點普通高中學生,可參加2022-2023學年普職融通試點學校學生互轉選拔。
憑什么轉?
(一)中職轉普高
要申請轉入普高的試點融通班學生,要在高一下學期參加高中學考(化學、地理和生物),學考是以合格和不合格計分,只要合格就好;與此同時,還要參加高一下市質檢,考語文、數學和英語。
化學、地理、生物三科學考合格得基本分100,與高一質檢語數英三科總分之和為綜合成績。
選拔時按照學生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進行。
多少人能轉普高?
結合學生志愿,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選拔普職融通試點班學生轉入試點普通高中學習,三校合計64人,具體人數是:
廈門工商旅游學??蛇x拔32人
廈門信息學校和集美工業學??煞謩e選拔16人
申請轉入試點普通高中的學生應至少填報二個普高志愿。
有人可能會問,中職的文化課和普高不一樣,高一下怎么參加學考和市質檢?他們高二轉入普高,跟得上嗎?據介紹,中職普職融通高一用的文化課本是普高課本。
普通高中這樣接收
原則上,試點普通高中翔安一中、樂安中學、新店中學和廈門十中根據學生志愿每校接收不超過16人,其中接收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學生不超過8人,接收廈門信息學校和集美工業學校學生每校不超過4人。
(二)普高轉中職
試點普通高中學生應參加廈門市組織的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查考試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四科考試。
高一質檢語數英政四科總分為綜合成績,選拔時按照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選拔。
多少人能轉中職?
結合學生填報志愿,每所試點普通高中可按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選拔不超過16人轉入試點中職學校。
中職學校接收指標
原則上試點中職學校根據學生志愿,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接收普高學生不超過32人,廈門信息學校和集美工業學校每校接收不超過16人,三校合計64人。
時間安排是這樣
高一進入中職的普職融通班,高一下學期考試,如果被錄取,高二就轉入普高讀書,反之,轉入中職。
今年如何擴大試點?
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廈門市教育局明確表示,2023年將在2022年普職融通工作的基礎上,擴大試點范圍。
不僅如此,普職融通還要升級,即對普職融通班的學生建立“一生一檔”,進行學業水平的跟蹤,同時,進一步加強“普職融通”課程研究,切實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普職融通班投檔線多少?
2021年
2021年,普職融通班首次招生,試點中職學校——廈門工商旅游學校和廈門信息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即錄取線)的投檔線分別是: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是:610分(位次17249)。
廈門信息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是:606分(位次17740)。
2022年
廈門工商旅游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是653分,最高687分;
廈門信息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是:649分,最高683分;
集美工業學校普職融通班的投檔線是648分,最高654分。
上了中職,就不能考大學?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
讀中職是上不了大學的
簡而言之
▼
中職學生可以通過職教高考升學,有本科,也有???。即使讀上???,還可以通過福建的專升本考試,升本。
“職教高考”的學名叫做“高職院校分類招生考試”。當然,職教高考錄取的高校,都在省內。
去年,廈門職教高考上線率99.06%,這也意味著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只要具有升學意愿,基本上都有上大學的機會。與此同時,去年廈門考生在所參加的科類中,將全省近四成的本科計劃收入囊中。
有人說,家長們經常抱怨普職比,好像就因為普職比,阻礙了“悟性后發”的孩子,其實,過去十幾年,升學的道路都是暢通的,最終還是看孩子。
此外,如果到了初中,學習習慣、自律、內驅力等等學習品質,都不具有,指望高中再來悟性,那有可能來不及。
教育學者熊丙奇近日在評論“北京全面取消中考”時表示,家長認為,為什么不取消中職,就發展普高,推進普高均衡發展來取消中考?這是由受教育者的能力分化,以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決定的。
熊丙奇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會更加突出,讓不適合學普高課程的學生學普高課程,而不學技能,并不會減輕學生的壓力,反而會產生更多新的問題。此外,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看,我國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遠超過對學術人才的需求。
還是回到那句話: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來源:廈門招考